江南大学以教育数字化天博入口赋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发布时间:2024-12-04 21:46:50

  江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将教育数字化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整体布局、教学改革、技术支撑、管理服务等方面发力,以教育数字化赋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数字化整体布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培育“江南风格”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数字化工作体系,校级层面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教务处和信息化建设管理处负责为双组长的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天博院级层面设立信息工作责任人、数据管理员等,校院定期召开教育数字化工作推进会,为高质量开展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强化政策引领。制定《江南大学“奋进计划”—数智校园增效计划》和《江南大学“十四五”(2021—2025)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等,在数字化智能化校园建设中将“教育教学增效”置于分项目标的首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中将“深化数智赋能、拓展教学时空”纳入可实施、可评测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加强信息化对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支撑,天博努力实现教学精准化、学习个性化和管理智慧化。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校主体建设、企业技术支撑、社会延伸参与的数字化教学转型推进机制,天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优化学校智慧教学系统、实践教学综合管理平台、专业评估系统、网络教学综合支撑环境等运行机制,总结教学、实验、评价、反馈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字化转型精品教学案例,推进教务数据共享成效追踪等教育数字化应用探索,努力实现学生—教师、数据—设备、环境—资源的多元交互。学校入选工信部、教育部联合组织的“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并通过验收,获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强化数字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制定教育数字化转型方案。研制“1+2+X”教育数字化转型方案,“1”即探索智慧教育的一种模式,“2”即打造“智鼋”网络学习平台、智慧交互式未来教室两类载体,“X”即开展数字课程、虚拟仿真、数字培训、数字评价等多元行动,打造以资源为支撑、课程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学习空间。二是加强数字化课程建设。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引领,拓展线上资源在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应用,升级慕课学习平台、在线考试系统等,有序开展数字化课程群、数字化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专项改革,各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线上线门,学校以教改立项形式建设《营养生理学》《信息可视化设计》等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形态教材8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3门。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等15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产品创新设计与实践》等16门课程上线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三是优化数字化专业结构。推动数字化融入“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项目建设,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智能+”“低碳+”等新兴学科专业,新增合成生物学、电子封装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10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四新”项目23项。开展工科类专业数字化改革,以物联网、5G、数字孪生等技术推动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赋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强化数字化技术支撑,拓展人才培养场景。一是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制定信息基础设施5年建设计划,以“六个一”为目标,即,更新一张校园网络、强化一个数据中心、建好一个数据共享平台、整合一个校园门户、形成一套数据标准、完善一套建设运营机制,构建技术创新与教学改革耦合发展的新环境。开展3.2万个信息点的校园有线网络大规模升级,实现Wi-Fi6校园无线G校园双域专网落地,建成一批课堂与实验室(工业现场)联动、线上与线下一体教学的新型多功能智慧教室,实现学校424间公共教室智慧化全覆盖。二是建设互动信息系统。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支持系统“江南智教云”建设,建立数字题库、在线评分、考试数据分析等系统,实现课堂签到、课堂测验、课堂评教等功能。打造在线巡课与常态化录播系统,为开展教学评价、教学回看等提供支撑,现已录制课程逾1500门、录播素材逾200TB。三是开展虚拟教研活动。制定数字化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探索建立伴随式学科教研、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校际联合教研等机制,联合南京理工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建设虚拟教研室,不断提升教师利用数智技术开展教研的能力,已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3个。

  强化数字化协同管理,优化人才培养服务。一是多维评价育人成效。以学习空间、教学互动平台行为生成的数据为依托,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精准采集技术和基于群体特征分析的智能算法,对学生综合素养开展常态化优势分析、短板预警和个性建议,建立长周期数字档案,构建多维度学生成长画像并形成学情报告,实现各学段全过程的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横向评价。二是多元支持学生成长。构建以“e江南”为中央平台的数字化生态支持体系,采取“大平台+微服务+强互联”运作模式,优化从招生到毕业的各类服务系统,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通式培养的数字化建设。积极探索智联学生一站式服务社区、智慧文体活动数字矩阵、智能小鼋在线AI问答系统等数字应用实践,服务学生多元成长和全面发展。三是多方构建治理体系。推进核心应用系统数据互通互享,初步构建起校务数据治理体系的四大系统,即服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服务科学研究的校级科研数据中心、服务学生管理的智慧团学一站式服务平台、服务师资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学校中心工作全流程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协同,不断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