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不断创新,科技的创新动力来自人才,而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又依赖于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设。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四部分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接着的第五部分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历史发展趋势看,知识创新在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推动文明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作用的战略性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重要性认识的系统性深化。一是指明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阐释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逻辑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人才;培养堪当大任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优先发展;创新型人才的涌现,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三是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科技、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发挥人才创造性作用的氛围。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已实现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我国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的成就、产业技术竞争力的提升,是由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支撑的。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我国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动力十分强劲,科技创新在空间分布上越来越平衡。当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主要是在增量部分的跃升,整体上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但是,从迅速发展态势上看,我们有理由坚定科技自立自强的自信心。
面向未来,如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其一,在更高水平开放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推动科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质量和竞争力有了明显提升,已经站在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新起点上。随着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应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际上,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与国际交流合作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人才的成长、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广阔的视野和差异性、天博官网多样性思维环境;在开放、互动、竞争的环境中,才能真正提升创新活力、自主能力。展望未来,我们必定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科技创新上贡献中国智慧、体现中国力量,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其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以新型制推进科学技术创新。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目标配置创新资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解决我国面临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现在的技术突破往往是多学科、多种技术和工程路线综合性的“大科学”,需要面向长远的整体性战略性目标,瞄准颠覆性创新,开辟新赛道。
其三,面向科学技术和产业的新发展,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以高等教育为例,知识经济或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应该适应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不同技术路线整合的需要。应持续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育管理和教学组织形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科技创新潜能。
其四,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一是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要鼓励读书、学习、探索和创新,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社会,努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二是形成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崇尚探究的文化氛围。要包容失败,让创新性探索拥有自由的社会空间。三是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各界都应该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总之,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