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科学教学与高校育人的“双赢”方式
发布时间:2024-04-12 14:36:15

  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由研究生担纲科普队伍主力军,至今已走进了100多个中小学、科技场馆和社区,仅2023年就开展了6343堂科学课程。这一举措是对科学教育的创新性探索,呈现出科学教育与高校育人的“双赢”局面。

  高校参与科学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缓解科学教育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对促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以中小学阶段为例,为加大科学教师的供给,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了在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等项目中提高中小学科学类教师培养比例,以及编制向中小学科学教师倾斜等措施。这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学科学教师短缺的情况,但仍然缺口较大。

修建科学教学与高校育人的“双赢”方式

  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的师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对相关领域的前沿科技进展有比较全面的认知,在开展科学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引导他们走进中小学校,通过科普报告、科技辅导、科普展演、科学课堂等形式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将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传递给学生,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注入新能量。这不仅能直接弥补科学教育工作者人数不足的问题,也为促进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于高校而言,引导师生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能够为高校育人搭建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强化人才需求与供给的联动,切实提升高校育人质量。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生直接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不仅检验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情况,也锻炼其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高校学生一方面能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开展自我评价,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促进知识体系的完善扩充;另一方面在与中小学生的互动对话中,能够加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与反思,更好地感受专业的魅力和价值。这些将为高校培养综合能力更强、专业水平更高的科学教育家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以“春分工程”为代表的科学教育专项行动实现了科学教育与高校育人的“双赢”格局。而要更好地推动科学教育专项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取得更大的成效,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努力。

  从政策上对高校参与科学工作予以支持。各地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高校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激励机制,推动高校主动对接中小学。例如,天博强化资源征集、对接、调度机制,为高校师生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相关实践资源,切实保障高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加大科学教育项目的支持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科教项目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统筹各方资金和项目,广泛争取社会资助,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从而调动高校开展科学教育研究和服务的积极性,拓展辐射范围。尤其对偏远地区的科学教育要加大帮扶力度,促进科学教育工作更加公平。

  加强制度建设,鼓励更多的高校研究生参与科学教育实践工作。一方面,将科学教育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培养特点制定硕士生、博士生科学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另一方面,设立奖励机制。将科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科学教育实践工作纳入学生的奖学金评价体系。对于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实践的研究生予以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研究生参与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情。

  从人才供给、资源保障角度进一步完善科学教育工作支持举措。首先,加强科学教育人才队伍与科学教育能力建设。成立由高校研究生、导师、各领域科技人才、科技馆所及科学教育基地科技辅导员组成的科学教育专业团队,发挥其科学知识功底扎实、创造力活跃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优势。同时,制定一套契合我国高校服务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人才培训体系,定期进行培训、考核,提高其开展科学教育的质量。其次,加强多元合作,保障供需精准匹配。高校要与中小学、公共媒体平台跨界合作,共建传播矩阵,协同开发优质科学教育项目,尤其要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有机衔接,形成科学教育主体、受众、需求“三端”于一体的互动机制,保障所供契合所需。同时,积极践行“请进来”“走出去”双向实践模式。在“请进来”方面,开展“研究生进校园”“研究生进社区”等活动;在“走出去”方面,盘活资源,借助高校资源优势,组织中小学生前往高校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