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9. 第九章 教育共同体建设 第六节“1+1”微观教育共同体基地建设模式(四)
(1) 遵循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学院、其他大学院校的顺序进行逐次建设。
(3) 在学科课程教学、主题活动课程活动、社团活动的组织、活动建设方面,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多层次的梯度性设计。先建模塑型,后改进、完善,然后再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的主题活动课程建设,力求稳扎稳打,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着眼未来。
(1) 各级学校的建设模式统一,其具体的功能室、场地建设依据所处区域特点进行多样化建设。
(2) 学校学科课程与国家统一规定的学科课程保持一致,主题活动课程建设结合学校所处区域特点进行多样化的合理建设。
(3) 教学单元组、校级单元组、社团活动主题格局统一,天博具体操作、内容、形式依据自身特点、区域特点进行多样化设计、组织。
(4) 各学校各项工作管理模式主体统一,具体细节依据各学校、教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1) 学科理论知识具有系统性、专业性等优点,但毕竟是生活实际的高度概括、总结的产物,与现实生活有所差异。“1+1”教学将学科知识学习与主题活动课程活动、社团活动等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的实践运用,赋予学科理论知识以生命力。
(2) 教育教学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情感意志,通过教学单元组、校级活动单元组、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活动,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交往、交流中进行实践运用、情感体验、思维碰撞、发明创造。
(3) 基地不仅有开展学科教育教学的教学设施,还有进行实验研究、生活体验活动的实验室和生活实践基地,为实现学生手脑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1+1”教育共同体基地建设的微观共同体建设与宏观共同体建设相结合表现在:
充分开发利用校外物质教育资源,一是丰富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形式;二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三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渗透,激发学习热情;四是有助于学生开展学习、掌握、体验、探究活动。
充分开发利用校外人力教育资源,一是充实学校教育教学辅导人员,弥补专业技术辅导教师的不足;二是丰富主题活动课程、社团活动的内容;三是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的不断完善;四是能够促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氛围。
206. 第九章 教育共同体建设 第六节“1+1”微观教育共同体基地建设模式(一)
201. 第九章“1+1”教育共同体建设 第五节 “1+1”微观教育共同体建设(一)
197. 第九章“1+1”教育共同体建设 第四节 “1+1”教育共同体的内涵(一)
196. 第九章“1+1”教育共同体建设 第三节“1+1”教育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四)
193. 第九章“1+1”教育共同体建设 第三节“1+1”教育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一)
189. 第九章 “1+1”教育共同体建设 第二节“1+1”教育学校建设模式(一)
180. 第九章 “1+1”教育共同体建设 第一节 “1+1”教育的特点(一)
33. 第二章 第三节 “1+1”学科教研指导思想 ——语文学科教研指导思想(五)
43. 第二章 第三节 “1+1”学科教研指导思想 ——外语学科教研指导思想(四)
53. 第三节 “1+1”学科教研指导思想 ——音乐学科教研指导思想(四)
57. 第三节 “1+1”学科教研指导思想 ——美术学科教研指导思想(四)
64. 第三节 “1+1”学科教研指导思想 ——体育学科教研指导思想(七)
68. 第三节 “1+1”学科教研指导思想 ——思政学科教研指导思想(四)
91. 第四章 “1+1”单元组建设模式 第一节 “1+1”单元组建设背景介绍
92. 第四章 “1+1”单元组建设模式 第二节 “1+1”教学单元组建设(一)
96. 第四章 “1+1”单元组建设模式 第三节 “1+1”校级活动单元组建设(一)
99. 第四章 “1+1”单元组建设模式 第四节 “1+1”社团建设(一)
103. 第四章 “1+1”单元组建设模式 第五节 “1+1”主题活动课程建设(一)